2025年4月8日,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方滨兴院士班”(方班)七期学子们齐聚B1博学楼109报告厅,迎来了第二十九期方班前沿秀。本次报告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王新兵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以“地学知识图谱”为主题,为在场的学子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王教授提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大数据挖掘和知识图谱的构建正成为推动科学发现的重要力量。王教授分享了自己团队在大数据挖掘的最新进展,以及知识图谱如何成为跨领域合作的新引擎,为科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启发。
王教授提到,地球科学领域已经积累了5万8千多个数据点,这些数据点涵盖了地质、气象、海洋等多个方面。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团队成员构建了地球科学数据图谱,通过知识图谱的方式将这些数据点进行关联和整合。这一举措不仅形成了1.4亿条关联信息,还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全局性的科学研究视角,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王新兵教授团队老师们展示了多个知识图谱的应用案例,包括多模态数据关联图谱、全球海洋元素及污染数据服务等。这些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了知识图谱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力。老师还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进行科学发现的创新实践。例如,基于AI技术重建海洋溶解氧数据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王教授团队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海洋溶解氧数据进行重建和预测,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为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老师还展示了如何利用知识图谱和大数据技术发现新型污染物并构建化学关联实现检测方法自动化的应用案例。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拓展了大数据挖掘和知识图谱的应用范围,也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和进展。然而,大数据挖掘和知识图谱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数据稀疏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大数据挖掘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算法和技术手段来提高数据挖掘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跨领域合作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协调机制来推动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报告结束后,王新兵教授与方班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同学们表示从王教授的报告和讨论中深受启发,对大数据挖掘和知识图谱的应用技术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并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第二十九期方班前沿秀报告圆满落幕。
整理:姚懿桐 王润丰
校对:王乐老师 鲁辉老师 殷丽华老师
责任编辑:鲁辉老师
本课程最终解释权归蚁景网安学院
本页面信息仅供参考,请扫码咨询客服了解本课程最新内容和活动